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农村学校开发美术教育资源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13-10-24 10:13 点击:
实施素质教育,保证农村学生享有跟城里学生同等的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就必须从多角度培养农村学生,从他们熟知的农村生活当中挖掘可利用的美术资源,从生活中提取美术素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开展独具特色的农村美术教学,达到提
 实施素质教育,保证农村学生享有跟城里学生同等的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就必须从多角度培养农村学生,从他们熟知的农村生活当中挖掘可利用的美术资源,从生活中提取美术素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开展独具特色的农村美术教学,达到提高审美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笔者逐渐认识到:学习美术并不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要学生养成一双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目的。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所说:“教艺术科,不求学生能直接作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从去年的暑期高中教师培训中笔者了解到了发达地区开展的卓有成效的美术教育,深刻认识到本地美术教育是如此滞后,应加紧教育改革步伐,提高教育质量。
  1当地的农作物秸秆提供了丰富的手工制作资源
  在本地农村地区,主要农作物就是小麦、玉米,对于农作物秸秆特别是小麦秸秆,以前人们把它整理好用来修理房子,现在大多数农民用来还田。但就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模块来说,麦秸可是首选材料,因为这种东西既贴近学生生活,经济实用,又容易获取、便于携带,可将麦秸、玉米秸等作为美术课程的开发对象。
  学生时代,曾接触到麦秸画,很是惊叹,竟然能用平时再熟悉不过的麦秸做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到网上查找,得知麦秸画起源于清朝时期,现在人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不断地推陈出新,利用麦秆天然的色泽、纹理的质感巧妙地表现画面,在处理画面远近、明暗上,不着颜色,而采用熨烙的方法,使画面立体感强,古色古香,给人以美的享受。麦秸画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正源源不断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何不好好利用当地的麦秸来开发手工制作课程呢?让学生利用他们再熟悉不过的秸秆材料进行创作,采用熨、粘、贴等简单易学的方法自主发挥并加以引导,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